OmniScan SX触摸屏配有全屏模式选项,更为清晰,用户仅需在触摸屏上进行简单操作,便可访问许多菜单功能。直观的界面使用户可以流畅地进行菜单选择,缩放,闸门调节,光标移动以及文本和数字的输入。以上这些特性,加上其它附加的集成功能,包括浅显易懂的设置和校准向导,迅捷的S扫描和A扫描显示更新率,和快速的脉冲重复频率(PRF),使OmniScan SX成为一款高效的检测工具。
OmniScan SX能与Olympus数量庞大的扫查器、探头和附件产品,及其专门的配备软件NDT SetupBuilder和OmniPC完全兼容。硬件和软件产品的完整结合,使检测流程从设计、设置到采集、分析变得精简有效。
设计
NDT SetupBuilder
NDT SetupBuilder设计软件是Olympus自动和半自动超声检测产品系列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NDT监控人员可以使用NDT
SetupBuilder软件模拟检测方案,以确定所需使用的适当的声束数量和声束角度。模拟配置可被导入到OmniScan,从而可减少配置时间和操作错误。
您的需要……
……Olympus解决方案
在过去的几年中,为满足客户的需求,Olympus投入了大量精力创建了各种完整的解决方案,并将这些方案投放到市场、付诸实践。
采集
OmniScan
OmniScan探伤仪具有完成手动和自动探伤应用的强大检测性能。这些探伤仪可以与各种探头、扫查器和附件配套使用,从而使Olympus成为为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及其它工业领域提供无损探伤解决方案的首选企业。
数据分析和报告制作
OmniPC
OmniPC软件带有与OmniScan机载软件相同的分析和报告工具,是用于基于PC机的OmniScan数据分析的最为经济有效的选购项目。
TomoView
TomoView 2.10带有高级数据处理、分析和报告工具,可以帮助用户从检测数据中获得有关被检材料的更为详细的信息。
TomoView的高端性能如下:
可以在NDT SetupBuilder中为检测进行设置,然后再通过SD卡或USB钥匙,将设置直接导入到OmniScan SX仪器。进行采集之前,只需在仪器中进行几项基本操作,如:设置闸门和范围。由于OmniScan SX具有以下几个特性,用户也可以在仪器中非常方便地创建设置:
为完成一项符合规范的检测,仪器中的校准向导可以保证每组中的每个聚焦法则都直接等同于一个单通道常规探伤仪。用户在完成所要求的校准过程中,会得到向导的分步指导。所校准的项目包括声速、楔块延迟、灵敏度、TCG、DAC、AWS及编码器。现在,仪器可以自动完成TOFD PCS校准与直通波矫直的操作。
在进行手动、单线或光栅编码扫查时,OmniScan SX可以方便地对检测参数进行配置。采集数据可以用户选择的视图形式实时显示在屏幕上,用户还可以将数据存储于具有热插拔功能的SD卡或USB 2.0设备中。
无论您想在计算机中完成数据分析,还是希望您的OmniScan仪器采集完数据后继续在现场进行数据分析,OmniPC或TomoView都是最理想的与OmniScan配套使用的软件工具。
用途广泛的新型Omniscan SX仪器的出现进一步壮大了Olympus业已齐备的创新型市场解决方案库,开发所有这些解决方案的宗旨都是简化检测工作流程,从整体上提高生产效率。
OmniScan PA是Olympus公司为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开发的手动和半自动相控阵焊缝检测解决方案的核心。这些系统不仅可用于符合ASME、API及其它规范标准的检测,而且还具有高速探测、便于缺陷指示判读的特性。
随着OmniScan SX的出现,零度检测变得更为简便易行。在腐蚀或复合材料的检测应用中,Olympus可提供探测材料中异常现象或壁厚损失的经过实地验证的解决方案。
在主要探测焊缝缺陷的应用中,TOFD是一种简便易行、效率极高的检测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快速定量在焊缝体积中发现的缺陷(焊缝通常是制造缺陷高发的地带),且其性价比极高。
组件检测利用超声技术,可以探测到裂缝、壁厚减薄以及其它各种缺陷。OmniScan SX既可以使用角度声束,也可以使用线性零度声束,因此成为完成这类单组检测应用的一个性价比极高的解决方案。
外壳 > 外型尺寸
(W x H x D) |
267 mm × 208 mm × 94 mm
(10.5 in. × 8.2 in. × 3.7 in.) | ||
---|---|---|---|
外壳 > 重量 | 3.4 kg(7.5 lb),含电池 | ||
数据存储 > 存储装置 |
SDHC卡,或大多数标准USB存储设备*
*为了获得最佳结果,建议使用Lexar®存储卡。 | ||
数据存储 > 数据文件容量 | 300 MB | ||
I/O端口 > USB端口 | 2个符合USB 2.0技术规格的USB端口 | ||
I/O端口 > 音频报警 | 有 | ||
I/O端口 > 视频输出 | 视频输出(SVGA) | ||
I/O线 > 编码器 | 双轴编码器线(正交、向上、向下或时钟/方向) | ||
I/O线 > 数字输入 | 4个数字TTL输入,5 V | ||
I/O线 > 数字输出 | 3个数字TTL输出,5 V;每个输出最大电流为15 mA。 | ||
I/O线 > 采集开关 | 有,通过对一个数字输入进行配置的方式实现 | ||
I/O线 > 电源输出线 | 5 V,500 mA电源输出线(带短路保护) | ||
I/O线 > 步速输入 | 5 V TTL步速输入 | ||
显示 > 显示屏尺寸 | 21.3 cm(8.4 in.) (对角线) | ||
显示 > 分辨率 | 800像素 x 600像素 | ||
显示 > 亮度 | 600 cd/m2 | ||
显示 > 观察角度 | 水平: –80° ~ 80° 垂直: –60° ~ 80° | ||
显示 > 颜色数量 | 1千6百万 | ||
显示 > 类型 |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TFT LCD) | ||
电源 > 电池类型 | 智能锂离子电池 | ||
电源 > 电池数量 | 1节 | ||
电源 > 电池供电时间 | 正常操作条件下,至少6小时 | ||
环境技术规格 > 工作温度范围 |
-10 °c ~ 45 °C
(14 ºF ~ 113 ºF) | ||
环境技术规格 > 存放温度范围 |
–20 °C ~ 60 °C(–4 ºF ~ 140 ºF),含电池
–20 °C ~ 70 °C(–4 ºF ~ 158 ºF),不含电池 | ||
环境技术规格 > 相对湿度 | 45 °C无冷凝的条件下,最大相对湿度为70 %。 | ||
环境技术规格 > 侵入保护评级 | 设计符合IP66评级 | ||
环境技术规格 > 防撞击评级 | 通过MIL-STD-810G 516.6的坠落测试 | ||
超声技术规格(适用于OMNISX-1664PR) > 接口 |
1个相控阵接口: Olympus PA接口
2个UT接口: LEMO 00 | ||
超声技术规格(适用于OMNISX-1664PR) > 聚焦法则数量 | 256个 | ||
超声技术规格(适用于OMNISX-1664PR) > 探头识别 | 自动探头识别 |
脉冲发生器/接收器 > 孔径 | 16个晶片 | ||
---|---|---|---|
脉冲发生器/接收器 > 晶片数量 | 64个晶片 | ||
脉冲发生器/接收器 > 脉冲发生器 | PA通道 | UT通道 | |
脉冲发生器/接收器 > 电压 | 40 V、80 V、115 V | 95 V、175 V、340 V | |
脉冲发生器/接收器 > 脉冲宽度 | 30 ns ~ 500 ns范围内可调, 分辨率为2.5 ns。 | 30 ns ~ 1000 ns范围内可调, 分辨率为2.5 ns。 | |
脉冲发生器/接收器 > 脉冲形状 | 负方波 | 负方波 | |
脉冲发生器/接收器 > 输出阻抗 |
35 Ω(脉冲回波模式)
30 Ω(一发一收模式) | < 30 Ω | |
脉冲发生器/接收器 > 接收器 | PA通道 | UT通道 | |
脉冲发生器/接收器 > 增益 | 0 dB~80 dB,最大输入信号为550 mVp-p(满屏高) | 0 dB~120 dB,最大输入信号为34.5 Vp-p(满屏高) | |
脉冲发生器/接收器 > 输入阻抗 |
60 Ω(脉冲回波模式)
150 Ω(一发一收模式) |
60 Ω(脉冲回波模式)
50 Ω(脉冲发送接收模式) | |
脉冲发生器/接收器 > 系统带宽 | 0.6 MHz~18 MHz(–3 dB) | 0.25 MHz~28 MHz(–3 dB) |
声束形成 > 扫查类型 | 扇形或线性 | ||
---|---|---|---|
声束形成 > 组数量 | 1个 | ||
声束形成 > 数据采集 | PA通道 | UT通道 | |
声束形成 > 数字化频率 | 100 MHz | 100 MHz | |
声束形成 > 最大脉冲速率 | 高达6 kHz(C扫描) | ||
声束形成 > 数据处理 | PA通道 | UT通道 | |
声束形成 > 数据点数 | 最多8192个 | ||
声束形成 > 实时平均 | PA: 2、4、8、16 | UT: 2、4、8、16、32、64 | |
声束形成 > 检波 | 射频、全波、正半波和负半波 | ||
声束形成 > 滤波 | 3个低通、3个带通、5个高通滤波器 | 3个低通、6个带通、3个高通滤波器(TOFD配置下为8个低通滤波器) | |
声束形成 > 视频滤波 | 平滑(根据探头频率范围调节) |
数据显示 > A扫描刷新率 | A扫描: 60 Hz; S扫描: 60 Hz |
---|---|
数据同步 > 根据内部时钟 | 1 Hz~6 kHz |
数据同步 > 根据编码器 | 双轴: 1步~65536步 |
可编程的时间校正增益(TCG) > 点数 | 16个: 每个聚焦法则有一条TCG (时间校正增益)曲线 |
可编程的时间校正增益(TCG) > 最大斜率 | 40 dB/10 ns |
报警 > 报警数量 | 3个 |
报警 > 条件 | 闸门的任意逻辑组合 |
This site uses cookies to enhance performance, analyze traffic, and for ads measurement purposes. If you do not change your web settings, cookies will continue to be used on this website. To learn more about how we use cookies on this website, and how you can restrict our use of cookies, please review our Cookie Policy.